腦機介面技術一直是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常見元素,它可以讓人類透過思想控制電腦或其他設備,實現超越生理限制的能力。 但這種技術是否真的可以在現實中實現呢? 馬斯克旗下的腦機介面公司Neuralink正式開始招募首次臨床試驗的志願者,試圖將這個夢想變成現實。

根據媒體通報,Neuralink的臨床試驗要求志願者年齡在40歲以下,且患有四肢癱瘓的神經系統疾病。 試驗將會切除志願者的大部分頭骨,將一台有1000多個電極的電腦植入大腦中,用來讀取和發送神經訊號。 這個過程需要藉助大型機器人完成,而缺少的頭骨部分將被一個正常四分之一大小的電腦取代。 志工將需要接受數年的監測,以評估植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Neuralink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通用的大腦接口,可以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和未滿足醫療需求的人恢復自主權,甚至釋放人類潛力並超越我們的生物能力。 該公司由馬斯克與七位科學家於2016年共同創立,已籌集了超過5億美元的資金,其中1億美元來自馬斯克自己。 今年5月,Neuralink稱其首次人體臨床試驗獲得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(FDA)的批准;9月,Neuralink宣布將在今年進行首次腦機介面人體試驗。
Neuralink的腦機植入物是一個集處理、通訊和充電系統為一體的設備,其電極數量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公司的植入物,可以接收更多的大腦資料。 此外,Neuralink也涉足半導體產業,試圖生產低功耗、低熱量的晶片;打造自己的手術機器人,用來執行將電線放入大腦中的精細任務。
Neuralink的聯合創始人兼工程副總裁DJ Seo表示,該公司的階段性目標是讓未來的植入物擁有128個或更多的線程,在Neuralink最新版定制晶片的基礎上將電池壽命延長至長達 11小時。 目前,Neuralink即將進行實驗的植入物擁有1000多個電極,電池續航力約幾小時。
Neuralink的臨床試驗無疑是腦機介面技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,也為腦機介面甚至醫療設備產業帶來新的轉機。 然而,這種技術也面臨倫理、法律和社會的挑戰,例如植入物的安全性、隱私性和可靠性,以及植入者的認同和社會地位等。 這些問題需要在技術進步的同時,得到充分的討論與解決。